風信子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,其種頭為球形的鱗莖,植株高約半尺,葉似短劍,肥厚無柄,共五六片?;◤镊[莖抽出,呈總狀花序,周圍密布二三十朵小花,每花6瓣,像個卷邊的小鐘,由下至上逐段開放,并能散發出陣陣香味。
一、栽培方法
1、露地栽培 宜于10~11月進行,選擇排水良好的土壤是最為重要的條件。種植前施足基肥,上面加一薄層沙,然后將鱗莖排好,株距15厘米~18厘米,覆土5厘米~8厘米。并覆草以保持土壤疏松和濕潤。一般開花前不作其它管理,花后如不擬收種子,應將花莖剪去,以促進球根發育,剪除位置應盡量在花莖的最上部。6月上旬即可將球根挖出,攤開、分級貯藏于冷庫內,夏季溫度不宜超過28℃。
2、盆栽 用壤土、腐葉土、細沙等混合作營養土,一般10厘米口徑盆栽一球,15厘米口徑盆栽2~3球,然后將盆埋入土中,其上覆土10厘米~15厘米,經7~8周,芽長到10厘米以上時,去其覆土使陽光照射,一般10~11月栽植,3月開花。
3、水養 風信子可以象中國水仙一樣進行水養促成栽培。挑選大而充實的種球,放入淺盆中用卵石加以固定,注入清水,水量以不接觸球莖底部為限。置于黑暗冷涼處,室溫5~10 ℃。黑暗有助于發根,約1個月根系可長出。待根系充分生長后,移到無直射光的亮處,溫度控制在10~13 ℃,2~3天換1次水,保持水質清潔。待葉片長出后,逐漸增加光照,現蕾后可接受直射光照,但要注意經常調換受光方向,使葉和花莖生長健壯挺拔,防止歪向一邊。
二、溫度
室溫保持5—10℃溫度。如果水溫升到20 ℃左右,水養風信子需每隔3~4 天換水1次,直至花謝。
三、光照
風信子只需5000Lx以上,就可保持正常生理活動。光照過弱,會導致植株瘦弱、莖過長、花苞小、花早謝、葉發黃等情況發生,可用白熾燈在1米左右處補光;但光照過強也會引起葉片和花瓣灼傷或花期縮短。
四、土壤
土壤肥沃、有機質含量高、團粒結構好、pH值6~7的水平;可按腐葉土5∶園土3∶粗沙1.5∶骨粉0.5的比例配制培養土;在栽種前,可用福爾馬林等化學藥劑消毒。
五、施肥
風信子開花所需養分,主要靠鱗莖葉中儲存的養分供給,基肥(為豆餅屑、魚骨粉或漚制的有機肥)。在秋冬生長期,再施入磷鉀為主的追肥1—2次。
六、注意事項
風信子花謝后剪去枯葉,干藏室內通風處,9月間再地植或盆栽,施入基肥和以后追肥,促使母鱗莖分裂,幫助子鱗莖長大,當培大到一定程度時,才能再開花。